專利申請中專利無效宣告案件中,對于電子證據如何認定?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存在很多的專利侵權案件,被侵權人往往采用的是專利無效宣告他人已授權的專利,但在提供使用證據的時候,網絡證據的應用已經越來越普遍,由于網絡證據和實體證據還是有很多的區別性的,尤其網絡證據的真實性是比較難簽別的,導致很多審查員在審理的時候不以網絡證據為依據,那到底該如何確定這種網絡電子證據的認定呢?
一、什么是專利權無效宣告?
專利權經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授予并公告后,任何單位和個人認為該專利權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自公告之日起可以請求國務院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該公告的專利無效。
我國專利無效宣告制度的設置,是為了糾正國家知識產權局對不符合專利法規定條件的發明創造授予專利權的錯誤決定,維護專利權授予的公正性。
二、專利被無效宣告的理由?
(一)發明創造不符合授予專利權的實質性條件
(二)發明創造不符合合法性條件
(三)發明創造屬于專利法規定的不授予專利權的領域
(四)專利文件的撰寫不合法定要求
(五)專利權的主體不合法
三、專利無效宣告請求案件中的電子證據的認定
電子技術的發展衍生出電子證據,鑒于其有別于傳統證據的特殊性,2013年1月1日施行的民事訴訟法(下稱民事訴訟法)明確將電子數據(即電子證據)歸為獨立證據形式。電子證據自誕生起即伴隨著較大爭議。早期,基于電子證據表現出的證據來源不易查實,證據內容可予修改,且修改痕跡難于發現等特點,裁判者在電子證據的認定中往往持否定態度。隨著對電子信息特性的深入了解和實務經驗的累積,越來越多的裁判者不再簡單否定電子證據,而是基于其具體形式和舉證情形,綜合認定電子證據的證明力。盡管如此,涉及電子證據的認定仍較為復雜,往往是案件審理的難點問題。
那審查員在審查過程中如何認定所提供的電子證據呢:
1、經由微信公眾平臺正式發布的信息,則其真實性和公開性通常可予確認,其發布時間可以作為所示內容的公開時間。 但需要說明的是,電子信息平臺在其多元化的服務中會針對服務用戶和其服務定位設置不同的用戶權限、隱私權限,比如微信應用程序支持了朋友圈、公眾平臺等多項不同功能的服務插件,其分別具有不同的用戶權限、隱私權限。因此對于電子證據的調查規則應基于其相應設計個性化調查。以微信公眾號為例,本案中確認的是經微信公眾號正式發布的網頁信息,對于非正式發布的編輯稿不能同理認定。經驗證,公眾號的賬號管理員在后臺編輯后形成的編輯稿不經平臺正式發布也可以通過其他形式例如聊天功能傳播,這種編輯稿與正式發布稿從文件形式上看毫無差異,其發布時間亦由系統自動生成、不可更改,但其內容可根據賬號管理員的編輯隨時變化,因此其發布時間不能唯一對應文件內容,其真實性不能單獨確認。目前所掌握的手段中,能夠將編輯稿和正式稿區分的方式,一是直接訪問微信公眾號,查看其內容,而非通過輸入目標文章網址或轉發的鏈接點擊查看,二是基于搜狗的微信搜索功能僅能搜索到微信公眾號正式發布的文章信息,不能搜索編輯稿信息進行區分。
總的來說,對于電子證據的審查,之前案件中的經驗雖可借鑒,例如政府網站發布的新聞類網頁證據,其真實性通常予以認可。但由于網頁證據本身的形式多樣性,運營商因技術發展或用戶需求而對其技術或用戶權限的調整,都可能成為個案認定中的考量因素。因此,這類電子證據的認定應避免單純照搬以往案件結論,或簡單比照類似證據的方式,不要一概而論。但證據審理中經驗規則也不可或缺,因此,可以從以往實踐中提煉普適性經驗。目前針對這類證據的普適性經驗包括,對證據的平臺機制、權限設計進行調查,以幫助形成心證。
2、上述案件中專利權人對電子證據發表質證意見時,僅以證據易修改作為口頭理由,既不說理也不提供任何證據。鑒于該案中的請求人的舉證以滿足證明標準,盡到其基本的舉證證明責任,專利權人若對此反駁亦應提供證據,消極抗辯對于查明事實毫無作用。從案件調查和闡明當事人觀點的角度而言,以以下方面作為切入點:該網絡證據是否客觀存在于互聯網上;該網絡證據是否能為公眾所知;該網絡證據的時間信息能否作為其內容的公開時間,即時間和內容是否可更改等,以充分的證據和理由說明問題,無疑更有利于查明事實,得出準確的結論。
3、雖然實務界已經開始認識到電子證據的產生、修改、刪除都會留下電子信息的變化痕跡,但電子痕跡的變化往往需要借助于繁復的專業手段才能判斷。因而,在無效案件中對于電子信息的變化痕跡直接核實的難度較大。上述案件中雖未借助電子信息技術分析手段直接核實電子證據的變化狀況,但通過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機制、搜狗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分析等方面,綜合論證了電子證據的真實性,為在直接核實電子信息的變化狀態不可行時,如何運用其他手段判斷電子證據的真實性,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手段和方向。
四、專利無效請求受理時對證據的要求
按照《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請求宣告專利無效或者部分無效的,應當在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交無效請求書的同時提交相應的證據,并結合提交的證據具體說明無效宣告請求的理由,并指明每項理由所依據的證據。
《審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三章3.3的規定,“請求人未具體說明無效宣告理由的,或者提交有證據但未結合提交的所有證據具體說明無效宣告理由的,或者未指明每項理由所依據的證據的,其無效宣告請求不予受理。”
以上規定顯示,專利無效請求受理時對證據的要求顯然有別于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對立案證據的要求。
《審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三章第4.1節明確指出合議組通常僅針對請求人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的范圍、理由和提交的證據進行審查。由此可見,在無效宣告程序中,證據不僅是程序能否啟動的形式要件,更是無效宣告請求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目前我國專利還是以在先申請為原則,所以在這種原則下面,如果研發人研制出新技術,需要盡快申請專利,否則等投入使用后再去申請,或根本不申請,就會被他人搶先申請,專利一旦授權會被人發過來告發研發者侵權,那研發者只能是通過這種無效宣告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了。那么專利具體的專利申請流程和費用是怎么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