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注冊商標的侵權糾紛

發布時間: ? 
中國好聲音注冊商標的侵權糾紛

《中國好聲音》第五季開通名字已經更改為《中國新歌聲》,那到底中國好聲音遭遇了哪些侵權糾紛,導致一個耳熟然詳的名字不得不更改。

一、首先我們來說說中國好聲音的注冊商標侵權糾紛:

 

第五季《中國好聲音》全國城市海選” 未經授權使用與“The Voice of…”注冊商標幾乎相同的商標圖形及文字,荷蘭Talpa Content B.V.公司(以下簡稱塔爾帕公司) 將夢想強音文化傳播(上海)有限公司、北京正議天下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訴至法院,索賠300萬元。

 據塔爾帕公司稱,該公司主要業務為開發、制作并發行電視節目模式。2010年10月,該公司在荷蘭注冊了“The Voice of……”商標,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就該商標或源于該商標的商標,向中國、澳大利亞、美國、歐盟等7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注冊或提交商標申請。其公司通過許可方式授權第一到第四季“中國好聲音”節目模式、與“中國好聲音”電視節目前期準備活動(如海選)及其他相關活動、商品上使用“The Voice of……”商標。該節目已在中國成功運營四季,收視率屢創新高,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但從2015年10月起,兩被告公司在未經塔爾帕公司許可的情況下,在第五季“中國好聲音”的海選活動現場及海選活動宣傳中,大量使用了與該公司注冊商標幾乎相同的圖形及文字,侵害了其享有的商標專用權。

    塔爾帕公司認為,兩被告商標侵權行為在全國范圍內持續至今,獲利巨大,塔爾帕公司的市場運營及相關節目推廣活動更因此受到嚴重阻礙,并遭受極大的經濟損失。為此,訴請法院判令二被告立即停止商標侵權行為,包括停止使用和停止許可他人使用與該公司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商標的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300萬元。

二、中國好聲音的版權侵權糾紛:

2015年10月—2016年1月,畫風突變,荷蘭Talpa和燦星就版權問題未達成共識,雙方開撕,風波不斷。

2016年1月20日,荷蘭Talpa宣布與唐德影視簽署合作意向書。

2016年1月29日,唐德影視與Talpa正式就《The Voice of …》版權簽訂了協議,唐德獲《The Voice of …》節目模式5年4季的授權。

2016年2月,燦星公司使用“the Voice of China”商標開啟2016第5季全國好聲音海選。

2016年3月份,荷蘭版權方一紙訴狀將燦星告上法庭,認為燦星未經許可在全國好聲音海選中使用好聲音商標版權是侵權行為,應立即停止侵權并作出賠償。

2016年4月27日上午,受理《中國好聲音》侵權案的北京朝陽法院一審駁回了燦星方提出的關于管轄權的異議。

“中國好聲音”的版權實際歸屬人為荷蘭Talpa,如果燦星并沒有“中國好聲音”的版權授權,在超出合同期限的時間范圍繼續使用則屬于侵權行為。

希望透過荷蘭Talpa與燦星本次的版權之爭,以及類似的跨國或國際版權糾紛案,能夠喚起整個社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知識產權需要每一個人的尊重與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