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逸夫小學:讓知識產權成為必修課|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巡禮

新型盲道地磚、防滴帶套傘、壁掛式伸縮鞋架、老年人手機套、智能多功能三角板、自動升降衣柜……這些惠及人們生活的小發明均是由福建省福安市逸夫小學(下稱逸夫小學)的學生們創造的,目前都已提交專利申請,并獲得授權。
“我們會指導學生如何提交專利申請,同時也會向學生、家長宣傳知識產權知識。”逸夫小學副校長陳丹介紹,學校成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將知識產權教育融入到各學科教學中,同時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知識產權教育活動,提升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
2016年底,逸夫小學入選第二批全國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發展至今,已經在青少年中形成了尊重知識、保護知識產權、崇尚創新的良好氛圍。
發明創造的搖籃
“街上都有鋪設盲道,可極少看到盲人行走,是不是我們這里的盲人很少呢?”高啟揚是逸夫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他調查發現,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盲人,只是由于出行不便,他們很少愿意獨自出門。2013年,高啟揚參加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時候,受到“盲人扶梯”的啟發,決定要增強盲道的提示作用。他將超市、醫院等建筑圖標打印下來,找到模具店師傅,制作出圖案凸起的地磚,新型盲道地磚就此誕生。之后,他再接再厲,又設計出《道路盲文示意圖》,并在老師和家人的幫助下制作出城市盲人導航裝置。
3年的時間里,高啟揚查資料、做調查,他的創新項目擁有了實用新型專利權,拿了3次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此外還獲得了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二等獎等。
事實上,高啟揚在逸夫小學不算個例。作為全國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全國科技創新教育十佳學校,逸夫小學已經有60多名學生在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獎。學生鐘正航發明的“免匙牛奶派送箱”不僅榮獲省級金獎、盧嘉錫工程技術發明獎,還在第2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工程類一等獎,以及大賽最高榮譽獎“科協主席獎”。
近些年,逸夫小學先后組建了航模、氣象觀測、電腦作品制作、科幻畫繪制、科技制作等幾個課外興趣小組。學生們參觀科普展,走訪電機電器工業園區、船舶制造、茶葉制作、水蜜桃酒和葡萄酒釀造企業,參與水質土壤觀測活動,感受科技就在身邊,并從中獲得了創造靈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的創造發明均提交了專利申請。逸夫小學已經成為福建省寧德市中小學中擁有專利數量最多的學校之一。
知識產權的萌芽
為了培養出一批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創新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知識產權保護能力的青少年,逸夫小學提出“人人都是知識產權教育老師”的口號,通過教師自修、網絡教育等方式對教師進行知識產權培訓。
陳丹介紹,“學校專門成立了校領導負責的知識產權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學校科技教育三年發展規劃》《學校常規考核辦法》等措施,聘請福安一中退休物理老師,福安市林業局、寧德市科技創新局等相關負責人為校外科技輔導員、科學教師,與在校教師、各班知識產權宣傳員一起,形成了規范的知識產權教育工作管理和宣傳網絡。”
“習慣要從小養成,知識產權意識的培養也是要從小抓起,知識產權教育應當成為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的必備內容。”逸夫小學校長林義表示。
據該校科技輔導員楊華介紹,除了日常課程中注意融入知識產權相關知識,每年逸夫小學還會圍繞“4·26”世界知識產權日開展“知識產權周”活動。每到知識產權周,國旗下倡議、主題班隊課、讀知識產權刊物、有獎知識競答、展覽交流等宣傳活動應接不暇。科技輔導員會在國旗下倡議同學們知法守法,各班還會以中隊會的形式讀《小學生發明與知識產權》,并展示自己制作的科普閱讀手抄報。
此外,逸夫小學還開發出《閩東鄉土》《福安電機》《身邊的科學》等校本教材,結合《科技創新讀本》,在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科技教育和思維創新訓練、科技創新保護意識。
“雖然知識產權工作初見成效,但是困難還是很多。”楊華坦言,目前學校的知識產權教育缺乏固定課時,缺少生動的教材課件,專業師資不足,對于想要深入發展的學生難以進一步指導。
為此,逸夫小學計劃在3年內完成知識產權校本教材的編寫,結合學校的實例與地方特色,給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以貼近生活、可應用的知識產權知識。未來5年內,逸夫小學還將發展出一支專業的知識產權教育隊伍,推動知識產權教育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目前,在逸夫小學,創新指導獎章已經成為老師們職稱評定的一塊得分區。只要是有想法的學生,都能及時被指導老師關注。另外,逸夫小學還劃撥出專款支持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陳丹表示:“許多家長希望孩子在知識產權方面能有所成長,學校與家庭的支持已為孩子們的創新消除了后顧之憂。”(鄒碧穎|中國知識產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