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企:用好知識產權 融入國際市場

發布時間: ? 
中國藥企:用好知識產權 融入國際市場

實際上,據這次會議上透露的信息所顯示,近年來,中國醫藥產業的飛速發展不僅提升了國內的衛生健康事業的水平,更在世界面前展示了衛生領域的“中國力量”。對于中國藥企而言,這其中既是外部環境的助推作用,也是中國藥企內在發展的迫切需求。

“醫藥產業是一個高投入、長周期的行業,依靠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專利,推動專利藥品進行國際注冊認證,這是藥企發展的必由之路。”談到藥企的國際化發展,山東省綠葉制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綠葉制藥)副總裁薛云麗這樣說。以綠葉制藥研發的用于卵巢癌的一線化療及以后卵巢轉移性癌治療藥“力撲素”為例。薛云麗向記者介紹,在“力撲素”的立項研發過程中,綠葉制藥的知識產權部門為相關研發項目配備了專門的涉外專利人員,其工作重點就是研究國內外專利法規并調整專利策略,推動企業的專利申請在全球及時有效獲權。根據目標市場的設定,綠葉制藥在研發過程中先后在美國、印尼、俄羅斯、印度等8國提交了發明專利申請并獲權。在知識產權工作的支撐下,“力撲素”在上述國家先后完成藥品注冊認證,繼而有效地開拓了國外市場,實現了企業知識產權價值的最大化。

地處江蘇的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揚子江藥業),曾經依靠“銀杏葉片”和“胃蘇顆粒”等中成藥名揚一時。“但隨著國際行業巨頭進入中國市場帶來的沖擊,傳統中藥企業迫切需要轉變發展觀念。”揚子江藥業總經理助理路顯鋒介紹,為了適應新的形勢,揚子江藥業幾年前開始了依靠知識產權主動向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三藥并舉”研發創新戰略方向的調整。其中,對于化學藥研制過程中所涉及的在先專利,主動進行專利檢索分析、調整研發方向,對于確實繞不開的核心專利,則通過獲得該專利在國內的獨占實施許可或買斷其中國的專利權來規避侵權。而對于企業自主研發的一類新藥,則通過構建涉及國內外、涵蓋核心專利和外圍專利的專利網進行保護,確保領先技術的獨占地位。目前,揚子江藥業已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國際專利申請4件,并分別在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獲權。在這樣的知識產權戰略引領下,企業的化學藥出口銷售額在銷售總額中的占比和國際市場份額連年上升。

突破瓶頸亟待原始創新

當然,國際專利申請量進入世界三甲,這說到底只是一個“賬面”意義上的成就。對于中國的醫藥企業來說,當前,在全球化發展形勢大好的背景下,也面臨著亟待克服的阻礙。“近年來,國際生物醫藥產業迅猛發展,但國內醫藥行業整體知識產權水平較低,我國醫藥企業的原始創新能力相對不足,急需能夠打開牢籠的一把‘萬能鑰匙’。”在路顯鋒看來,突破原始創新這一瓶頸,關鍵要實現藥企的專利工作從松散管理到知識產權戰略體系的構建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的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是醫藥企業最為關鍵的一環,是一切原始創新工作的基礎。”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下稱藥明康德)化學服務部副總裁馬汝建以自己所在的企業為例向記者分析了知識產權對于藥企原始創新的重要意義。據介紹,藥明康德的創始團隊在美國工作期間便圍繞“標記的組合化學技術”這一領域提交了多件發明專利申請并獲權,形成了相關技術的核心專利網。依靠這樣的專利基礎,藥明康德可以快速合成出大量結構各異帶藥性小分子化合物,快速高效地篩選、尋找和優化藥物前體,繼而不斷提交新的發明專利申請,形成專利保護的良性循環。目前全球排名前20位的制藥企業中有19家是藥明康德的客戶。

“現代科學技術的競爭,誰掌握了標準權,誰就贏得了話語權,搶得發展先機。否則,即使掌握了核心技術,也占領不了價值鏈的高端,而淪為原材料出口國或生產地,讓人家拿走了高額利潤。”這次的全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也為未來中國藥企的發展前路指明了方向: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建立評價方法和標準體系方面深入研究,同時積極促進技術交易與知識產權保護。對于中國的藥企而言,只有算好知識產權這筆賬,才能在未來的不斷拓展中一往無前。(記者 崔靜思)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